科研动态

清华大学朱永法教授、长安大学王其召教授来bat365在线平台作学术报告

作者: 审核人: 日期:2024-11-12

2024年11月9日下午,应bat365在线平台邀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清华大学朱永法教授,长安大学王其召教授在学院320会议室分别作了题为“有机半导体可见光催化产氢及环境净化研究”和“半导体复合材料设计及其光电催化性能提升策略”的学术报告,报告由bat365在线平台何仰清副院长主持。本次报告会吸引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和应用化学系师生40余人聆听。

朱永法教授首先从光催化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出发,深入阐述了有机半导体材料在可见光催化产氢、环境净化等方面的创新突破,详细介绍了课题组在有机半导体光催化剂制备上的一系列重要成果。重点介绍了有机前驱体分子结构调控、光生电荷迁移距离和分离调控策略、3D网络结构光催化剂及有机共价超分子可见光催化剂在降解污染物方面的研究。课题组所制备的基于PDI、卟啉等系列有机半导体光催化剂在可见光照射下,不仅具有优异的光催化产氢、污染物降解和高效的矿化性能,还可以显著消除抗生素基因和全氟污染物。

朱永法教授作报告

王其召教授详细介绍了其团队在光电催化技术提升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创新策略。围绕光电催化性能的提高,深入探讨了该技术在解决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中的潜力和应用前景。王教授重点介绍了如何提升光电催化性能的具体策略,分享了异质结的构建、表界面结构的精确调控以及插入中间层等典型案例。特别是助催化剂材料的开发方面,开发出一系列具有载体和助催化剂双重作用的水滑石(NiCo-LDH、NiCo-LDH、CoAl-LDH等),为制备污染物高效去除和清洁能源开发的高性能催化剂做技术支撑。此外,王教授展示了团队在合成氨过程中的重要进展,通过等离子体辅助的氮气活化,使得氨合成的产率显著提高。最后,王教授展望了未来光电催化技术在环境净化和能源转化中的广泛应用,并呼吁在座的科研人员积极合作,共同推动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此次学术报告现场反响热烈,为光电催化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启示,为实现清洁、环保、可持续的能源转型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王其召教授作报告

朱永法和王其召两位教授的报告内容丰富,紧扣光催化研究领域的前沿和热点,为与会师生带来了诸多启迪和思考。他们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让复杂的科学问题变得易于理解,展现了他们对科研工作的深厚热情和对科学问题的深刻见解。

报告结束后,朱教授和王教授同与会师生就有机半导体可见光催化、光电催化制氢等学术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还分享了他们在本科生、研究生培养中的一些经验,现场气氛热烈。此次学术报告提升了与会师生的学术视野,师生们受益匪浅。


专家介绍

朱永法,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导,杰青,国家电子能谱中心常务副主任。分别从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以及在日本爱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88.7月到现在,一直在清华大学化学系工作,从事能源光催化、环境光催化及光催化健康方面的研究。承担国家973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仪器专项,国际重点合作项目和面上项目等基础研究课题,同时,还承担了企业的有关吸附净化材料、光催化材料及其在空气和水环境净化方面的应用课题。获得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青年基金资助。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次。在Nature Energy, Nature Catalysis,Nature Communication(5),Agnew Chem(10),Chem.(3), Advanced Materials(10),EST(10)等刊物发表SCI论文565篇,高被引论文50余篇;论文总引52500余次,H因子为133。2014-至今,Elsevier高被引学者(化学),2018-至今,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化学),2021年度全球顶尖科学家排名第851位。学术兼职有Science for Energy and Environment(SEE)创刊主编,Applied Catalysis B副主编,Green Carbon副主编;中国感光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室内与车内环境净化行业协会会长。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环境与能源光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王其召,“长安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光电催化与碳中和创新团队负责人,主要从事新能源材料、环境催化及资源化的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子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甘肃省高等学校产业化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领军人才项目、甘肃省科技支撑项目等20多项研究项目;在Applied Catalysis B,Green Chemistry,Science Bulletin等国际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160多篇,含8篇ESI热点论文/21篇ESI高被引论文,授权发明专利22项,并连续入选全球顶尖科学家榜单;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科技部、教育部人才项目评审专家、中国感光学会光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Advanced Powder Materials特邀编委,Chinese Chemical Letters青年编委,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编委;获得明德教师奖(1)、甘肃省教师成才奖(1)、甘肃省教学成果二等奖(4/10)、甘肃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5)、非金属科学技术二等奖(1/9),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7)


上一篇:我校bat365在线平台数学系王晓峰教授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TPAMI发表论文

下一篇:厦门大学林亚南教授来我校作报告--西安理工大学创新论坛第100讲顺利举行

Baidu
sogou